各学院:
近年来,大学生中出现了被诈骗分子利用而参与诈骗行为的现象。为加强我校学生法制意识和反诈骗意识,特举行学生反诈骗主题班会活动。方案如下:
一、活动时间:
2023年11月21日-12月1日
二、班会主题:了解“帮信罪”,守法不后悔;远离“校园贷”,青春不负债
三、主要内容:
1、观看两个反诈短视频:“断卡”;远离“校园贷”(附件1、2)
2、问答互动:通过提问、回答,让学生进一步了解、熟记相关知识。(具体内容见附件3)
3、学习反诈小海报内容(附件4),熟记反诈预警热线号码、“常见12种诈骗套路公式”等。
四、要求:
1、由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活动,设计多样化、趣味性形式,提升学生兴趣,务必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,熟记相关知识,为12月份举行反诈骗考试作准备。
2、请每个班拍摄班会活动现场全景照1张,并注明班级名称,由学院汇总,于12月1日前发送邮箱:104927582@qq.com,联系人:张鲜蓉,联系电话:15084960162(微信同)。
保卫部
2023年11月20日
附件1、2、4:反诈短视频、反诈小海报(由微信“大学反诈骗联络群”发送)
附件3:问答环节
一、“帮信罪”与“断卡”行动:
1、“帮信罪”是什么的简称?包含哪两类行为?
答: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的简称。指为他人的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(如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),或帮助(如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)等行为。
2、什么是“断卡”行动?要断哪几种卡?
答:“断卡”行动是指国家依法清理整治电话卡、银行卡、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行动。
(1)手机卡: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,以及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、物联网卡。——断绝对犯罪分子的技术支持
(2)银行卡:个人银行卡、对公账户及结算卡,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,即微信、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。——断绝对犯罪分子的支付结算帮助
3、大学生在生活中怎样避免参与“帮信罪”?一旦参与,有哪些后果?
答: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电话卡、银行卡以及微信、支付宝等账号信息,坚决拒绝出借、出租、出售“两卡”,莫因一时贪念或者所谓的朋友情谊而触犯法律。一旦参与,轻者被列为失信用户,用卡受到限制;重者要受拘役,并处罚金。
二、远离“校园贷”:
1、什么是校园贷?
答: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。
2、校园贷提供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?
答:一是超高利息;二是利用还款周期短的特点,诱导无法还款的学生继续借贷,越陷越深;三是使用暴力、骚扰家人等方式催债。
3、要远离“校园贷”,大学生要养成哪些好习惯?如果必须贷款,有哪些适合的途径?
答: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消费,避免过度消费、超前消费、攀比等习气。如果必须贷款,一定要到正规银行机构、信用社机构办理贷款。